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自古以来,劳动便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,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。今年,中华全国总工会迎来成立100周年,回首这百年风雨路,“本会以团结全国工人,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”的誓言,依然掷地有声,字字千钧。工会与劳动者携手同行,用奋斗书写历史,以实干铸就辉煌,让劳动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感,如同春日繁花,次第绽放。
百年工运,是一曲守护劳动者权益的赞歌。从旧时代工人在压迫下的艰难抗争,到新时代工会成为劳动者坚实的后盾,“娘家人”的关怀始终温暖如春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总和各级工会牢记使命,以行动践行承诺。积极推进稳就业保就业,让无数劳动者捧稳“饭碗”;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活动,为求职者点亮前行的明灯;配合政府根治欠薪,让辛勤付出的汗水不再白流;推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,为劳动者的生活筑牢保障底线。这一桩桩、一件件实事,无不彰显着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,也兑现着党对广大劳动者“共享发展成果”的庄严承诺。
“大鹏之动,非一羽之轻也;骐骥之速,非一足之力也。”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、劳动力大国,保障劳动者权益并非易事。但我们深知,劳动者有保障,发展就有动力;劳动者有希望,未来就有方向。当劳动权益得到充分维护,劳动者的热情便如熊熊烈火,燃烧出无限可能;创造活力恰似滔滔江水,奔涌不息。 工会工作必须坚守以职工为中心,聚焦劳动者的急难愁盼,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工作中实现价值,在生活中收获幸福。
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站在百年新起点,工运事业正书写着更壮丽的诗篇。面对人工智能重塑就业版图的浪潮,工会的“数字赋能”计划让传统工人变身“智能产线指挥官”;针对“银发再就业”的社会课题,“老工匠传承基地”架起代际技艺传递的桥梁;着眼全球产业竞争,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正孵化着改变世界的“中国创造”。时代在发展,劳动的内涵与形式也在不断丰富。伴随产业形态变革,新兴行业、新型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新就业形态劳动者、农民工等群体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;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,人工智能带来机遇与挑战,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,成为新的课题。这就要求工会与时俱进,深化改革创新,扩大组织覆盖,优化服务方式。以精准贴心的服务,为劳动者排忧解难;以创新开拓的思维,为劳动者保驾护航,续写新时代尊重劳动、关爱劳动者的动人篇章。
“劳动最光荣,奋斗最幸福。”从百年前的工运先驱,到新时代的大国工匠,无数劳动者用双手创造历史,用智慧点亮未来。他们是工厂里精益求精的技术能手,是田间辛勤耕耘的农民,是实验室里孜孜以求的科研人员,是城市中穿梭奔忙的快递小哥……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,都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。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让我们携手共进,保障劳动者权益,助力劳动者成长,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体面劳动、全面发展,让劳动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,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。(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恒)